关于前指成分对指代词的约束力,还可以从认知上来解释:语言是线性的结构,人对语言的理解、记忆也受限于这一特性。如果前指成分与指代词间距较远,在语言交流中,前指成分所负载的语义信息在逐渐消蚀(bleaching)、弱化,这时指代词往往就会起到加强前指成分语义信息的作用,如上古汉语中的“之”就往往起到这一作用,“焉”也具有这一特性。但是如果指代词与前指成分语距太近,在话语交流中,这时前指成分的语义信息还很强,指代词的语义强化作用就显得不重要,因而指代性就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有时删除掉指代词也并不影响句子语义的完整性和交际的顺畅。“尔”的情况就正是如此,例(5)~例(9)也表明了这一点。再如:
(13)曰:“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若以情事上而求迁者,则如引诸绝绳而求乘枉木也,愈不冀矣。”(《商君书·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