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党争激烈,高太后不敢,也不愿坐看着哪一党独大,调苏轼回京,就是为了让他回来平衡一下各方势力。此时的高太后,对苏轼的依赖性远不如对苏辙,她已经明白文笔好并不等于政治能力强。所以,当苏轼提出“伏望圣慈察臣至诚”,让他仍到外地工作的要求后,高太后已不像以前那样坚决挽留,再次把他送了出去,出知颍州。
苏轼此次返京,再次铩羽而归。
这次苏轼走得比较凄凉,连弟弟都怕仕途受到连累而没有像往常那样送行。当苏轼向苏辙告别的时候,苏辙竟然在家里睡着了,打门都打不醒。苏轼感叹万分,只好留下一首《感旧诗》,离开了“安寝已太康”的弟弟,怀着“怅焉感初凉”的孤独心情离开了京城。
苏轼八月底到颍州,又遇到了一个水利工程。
颍州就是现在的安徽阜阳,领地与陈州相接。陈州在颍州上游,今治淮阴,地势都比较低下,常年水患严重。苏轼去时,正逢开封境内和陈州治下皆遇大水,原行水道泄水不及,所以有人建议开挖一条三百多里长的名叫“八丈沟”的支流,通过八丈沟可以把陈州积水引到颍河,再进入淮河,彻底解决陈州水灾问题。这个工程相当浩大,因为途经颍州,所以需要颍州大力配合,朝廷已经准备下拨巨款并动用近二十万民工开工。正好,苏轼到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