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社教社接到“中国教育学术团体联合办事处”函文:“兹参加第七次世界教育会议提案组第一次会议结果,请各团体于每组拟具提案一至三则,尽六月十五日以前,用中英文各一份提交提案组汇编。关于成人、播音、乡村、社会适应等问题,推由贵社担任。”[165]社教社第十七次理事会会议“中国参加世界教育会议筹备会,本社已推员加入,关于论文之征集,应如何进行案”,决议“交常务理事办理”。[166]为此,社教社还专门在《社友通讯》上登载通告,向全体社友征集提案。
图1-11 社教社向社友征集第七次世界教育会议提案(1936)[167]
1937年5月上旬,各学术团体在南京欢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世界教育学会会长孟禄博士,“席间相谈甚欢,博士甚希我国教育学术团体,正式加入世界教育学会。兹已由中国教育学术团体联合办事处发起,联合参加为正式会员”。社教社报名表于5月10日寄出,该社理事陈礼江就近(时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代表本社一切。[168]6月,各学术团体推定17名代表组成“第七届世界教育会议中国代表团”[169],哥大出身的胡适为团长,程其保为秘书,刘湛恩为干事长(三人均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社教社社员雷宾南为成员之一。尽管最终因日方筹备委员会允许“伪满洲国代表参加”取消行程,但由此七个教育团体组成的联合办事处却保留下来,并在抗战全面爆发后随迁重庆,并邀集中华图书馆协会等五团体参加,教育学术团体联合办事处通过发行《建国教育》刊物、举办学术讲演、举行联合年会等活动,成为抗战期间各学术团体保留火种的“诺亚方舟”。特别是抗战期间前后举行的四届联合年会,赢得各学术团体的高度评价。如1938年11月在成都举行的第一届联合年会,大会以“抗战建国中之各种教育设施问题”为中心议题,共同商议各种教育问题的战时应对措施。在战火纷飞中,全国教育界代表围坐一起,“无论从团结意义上讲,抑或从学术沟通上说,均为空前的盛会”,彰显了“教育学术界共谋教育力量助成抗战建国伟业的意义”。[170]综之,社教社通过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学术团体联络、沟通,在为自身社团发展寻求助力的同时,宣传了自己,扩大了影响,并从而影响了一部分人士对社会教育的看法,为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性的舆论环境,并寻求了“同声相应”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