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之所以能够赢得这么多百姓的爱戴以及后世广泛的颂扬,就在于他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一贯作风践行仁义,地地道道深得民心。
建立汉、唐、宋、明等大一统朝代的开国皇帝很多,却没有谁有过这样感人的事迹;建立蜀汉一般规模割据朝廷的帝王更多,却没有谁赢得民间如此广泛的颂扬。
后世对刘备的颂扬,并不是开始于《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早在唐代至北宋时期,刘备及其他三国人物的民间形象已经基本成型。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骄儿诗》,就描述了小儿对三国故事的痴迷情形,说道“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北宋时,三国故事更加普及,成为茶馆酒肆说书人的重要题材之一。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人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苏轼的评论——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国家会灭亡,朝代会兴替,惟有仁德、忠义一类如今天所谓的普世价值,永远存在世人的心中!
而刘备,在许多人心中就是仁义的化身!
从襄阳至江陵,陆路约五百汉里,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步兵十多天可以到达江陵,骑兵四五天就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