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的《十翼》中,最早的部分是《彖传》与《象传》,这些部分,以“中”为标准,说明处世道德。这与《中庸》前半部说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中立而不倚”的话,是同一的思潮,所以,《彖传》《象传》恐怕是由子思学派之间产生的。又,在《十翼》中,显示了最发达的思想的,是《系辞传》与《文言传》,这些部分中所说的内容,酷似《中庸》的后半部。清代的儒者魏源,比较《中庸》与《易》,写《庸易通义》,可以说,很看到了其类同点。日本东条一堂,在《系辞问答》中,讲到《系辞传》成立的年代,其中绝不征引《诗》《书》,专由《易》立论,这恐正是表示这是排斥《诗》《书》的秦代的述作,这也是开启千古的秘密的卓见,从这一点上来看,也可以把《系辞传》看作与《中庸》后半部同时代的述作。因此,《系辞传》与《文言传》是与《中庸》后半部同时代同学派的述作,都可以看作研究始皇时代的儒家思想的资料。所以,由于这些资料,可以一瞥始皇时代的思想。
在《中庸》后半部中,举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道作为道的代表,称之为五达道;举智、仁、勇的三达德,作为所以践行这五达道的德;再概括起来,归诸一个“诚”字。所谓五达道,是继承孟子的五伦的,三达德,是继承孔子的并举知、仁,再加以一个“勇”字的,把这三达德归诸一个“诚”字,这是《中庸》后半部的特征。原本,“诚”字,在《孟子》中也已看到过,与《论语》的“忠”字同意义的,这在前面已经叙述过了;《中庸》后半部的作者,不单把诚当作人道的践行的基础,更进一步,解作宇宙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