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香港人中,每10个就有一个是东莞籍人,每100个就有一个是虎门籍人。
东莞半数以上的“三来一补”合同就是与当年的逃港者签订的。而今,当我们再回首那一幕幕充满苦难的往事时,谁还会说那是悲剧呢?
不可否认,正是他们当年悲剧性的逃港预示着东莞喜剧的提前到来,正是他们当年不顾一切地奔赴天堂,预示着更多人将走向天堂。
4.啸傲神州的领头虎
历史终于演进了21世纪。
今天的虎门,只要你稍一深人,便可发现什么叫“藏富于民”。虎门镇党委书记钟淦泉曾以一种幸福和自豪的神态向我们介绍:“虎门老百姓的存款是以年均20%至30%的比例增长的。到现在为止,我们老百姓在银行的存款达到了近300亿。如果用数字人口来算这300亿,那就是人均25万存款……”
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数字!仅凭这笔账,我们就能明白虎门为何在全国“千强镇”的排名中能名列榜首。那一刻,我们除了羡慕,更多的是对虎门人的敬意:他们真的了不起!
说起来,虎门人的商业头脑历史悠久。
早在明代以前,虎门人在农闲时便开始用沿海边上的野生水草编织成各式各样的工艺品。香港开放后,洋人进到虎门,见到漂亮的草制品,便来收购。虎门人从中看出商机,发现水草越高挣钱越多,索性将野生水草变为人工种植,同时又提高了编织工艺,这样赚得更多。后来虎门人看到洋人仅靠贩卖就能赚上大钱,于是便学着自己做商人,把草制品送到香港,又借香港的关系运到欧美,乃至全世界。渐渐地,虎门便成了中国经商的前沿地带之一,明代时就已向外通商了。那时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就在广州,而其中一个分关就在虎门,后来这种出口一直延续下来。在民国时期,据日本海关统计,广东最大的出口就是虎门的草制品和顺德的蚕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