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作为士族地主的代表,因为他们自己不忠,所以羞于向臣民言忠,于是便打出孝的招牌,标榜“以孝治天下”,大肆宣扬“孝悌名流”,为其树碑立传,借以敦励风俗,巩固统治。有晋一代,“孝悌名流”继踵,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特色。其实,司马氏所宣扬的孝道,目的还在于提倡一个“忠”字。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嵇康曾向司马氏标榜的虚伪孝道进行大胆的挑战。《世说新语·任诞篇》载:“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阮籍遭母丧,当着司马昭的面饮酒食肉,就是向虚伪的孝道公开挑战。嵇康作《管蔡论》,替周初的管叔、蔡叔翻案,认为管、蔡之反,是疑虑周公篡位,是拥戴天子、忠于王室的表现,“忠疑乃心,思在王室”“翼存天子,甘心毁旦”[107]。这是影射司马氏不忠于王室,行将篡位。嵇康公开宣称要“非汤武而薄周、孔”[108],实际上也是要否定司马氏提倡的那一套虚伪的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