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者而言,阶级理论所应承担的任务不仅要识别出阶级的结构定位,而且也要解释阶级的自我形成。马克思曾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一文中提到了阶级意识对于阶级形成的影响和作用:“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式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既然数百万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相互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一个阶级。由于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由于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任何的共同关系,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织,所以他们就没有形成一个阶级。”①这样,马克思的论述就为阶级理论留下了诸多的理论任务,例如如何看待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如何使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实际上,无论是安德森对于阶级形成的客观主义界定,还是汤普森对于阶级形成的主观主义界定,他们都只是涉及了阶级形成的一个方面,如果能够把两个方面加以结合,将会看到有关阶级的客观形成和主观形成的全面图景。
相关影视:moist srt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