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赤脚鸣声》1974年上映之前,法国对二战记忆基本还是“人人抵抗”的神话,而本片上映的1969年,距戴高乐去世还有一年余,可说是这一历史叙事的代表作之一. 尽管如此,故事中也指出了抵抗组织内部残酷的一面,并不只是歌颂其英勇与牺牲. 全片风格冷峻而深沉,不过多渲染,却能使人感受到那个年代身为抵抗者所面临的极端处境. 印象最深的对话:“你应该消失一阵子. ”“……现在没人能取代我. ”“如果你被捕了,我们不管如何都得取代你. ”家里有病人,看这个有更深的感触. 比纪录片更能浓缩社会问题. 辞工社工说那番话,还有几个颠佬的经历,感觉是编剧做了不少田野走访工作,精神病人是医学问题,但是流浪的精神病人是社会问题,抵抗社会歧视这种主题很肤浅,就比如跟社会线女记者的‘好心办坏事’. 真正消磨周围亲人,社工,甚至病人本身的,是持续努力的无望,大众对病理的无知,康复后被霸凌,复发又要被管制,活着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