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充分运用多变的景别构图避免情绪化叙事带来的节奏散漫,开头就通过把传单强塞给群众的红卫兵渲染红色恐怖,好几场人物倾诉内心隐痛的戏都发生在诗意化的镜头空间,譬如摄影机跟随抽泣的杏花沉重的脚步进入船舱,后景床铺上的大娘和女教师都投以关切的目光,除了旅客之间的情绪互动,大娘撒红枣祭江的追忆伴随浊浪漩涡的空镜头,不仅暗示个. 当秋石在黑夜的掩护下深陷爱妻的形象,从打开记忆闸门的花束上摇缓推至沉郁的眼神,镜头后拉将一座拱形桥纳入夫妻共赏风景的背影,继续后拉妻子右下角入画,紧接其绕树林转圈的场景,移情换景的意趣产生. 秋石和女警促膝长谈时一缕亮光照进向往自由的灵魂,闪烁银白色光辉的瀑布与迷雾行船是政治气氛的对照. 惊愕看书、听斗就怕、闻声躲枕的京剧老人烘托了秋石同为文人的不屈. 非常厉害. 尤其是放在现如今这个社会形态来看,关于这部电影之外的评论才彰显更加高级的讽刺妙用. 我实在是太吃鲁本这一套,在这部电影里他凭借短片拍摄积攒的经验和风格,用仿纪录式的视角,不断拉近又推远所谓“真相”的“非白即黑”,相对客观的镜头处理恰到好处. 全片看似走入孩童视角来观摩一场无关年龄的人性博弈,但完全是用成熟的运镜和剪辑,假借这一“游戏”戳中现代社会元素的每一处软肋. 公车和公园的两场戏足够挑动起观众的情绪,但他又用反差蒙太奇效果,逼迫受众渐弱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