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顺便再说句题外话,秦朝以前的贵族政治时代,塑造的是有利于贵族政治时代的一种思维模式。可是到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时候,陈胜、吴广能喊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足以证明,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不断打击贵族势力,烘托王权之后带来的思维模式的变化,连陈胜、吴广这样赤贫的农民,也能诞生出这样的一种思想来,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刘邦作为一个平民出身者,最后能够取代秦朝,一点儿也不奇怪。说实话,刘邦虽然否定了秦王朝的合法性,甚至咸阳城都是他给打下来的,秦王子婴也是向他投降的。但实际上,刘邦继承的恰恰是秦始皇的政治衣钵。君主专制、官僚政治,这两点他都继承下来了,只有中央集权稍微走了一点弯路,为什么呢?他搞了一个分封制。当然了,我们可以理解刘邦的想法。为什么说可以理解?
其一,当时的人们在讨论秦王朝为什么二世而亡的时候,总结了很多很多的教训。对于究竟搞分封,还是搞中央直辖的郡县制,这个问题在当时本来就众说纷纭。对于刘邦来说,没有太多的历史经验可以汲取,所以他采取这个办法,我们可以理解。此其一。
其二,刘邦的分封实际上是先后进行了两轮,在第一轮分封当中,刘邦是通过分封这种形式,达成与战争时期那些功臣的一种妥协。我们千万不要把韩信、彭越等这些人与刘邦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一般的君臣关系。他们之间与其说是君臣,毋宁说是一种“政治盟友”的关系,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是他们的利益。所以对于刘邦来说,你既然曾经给人很多的许诺,就必须给人家真正的利益,人家才能够死心塌地地为你服务。所以对于刘邦来说,第一轮分封可谓是不情不愿。到了后来,把这些功臣铲除了之后,他又搞了第二次分封,这第二次分封我们也知道是以刘姓诸侯为主的。这个说白了是一次历史的倒车,不过好在这个“倒车”后来被刹住了——文景时期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搞了“推恩令”等一系列的措施,诸侯的问题、诸侯的势力,就逐渐地被抑制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