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承担这一章的撰写任务过程中,在理论上和文献上有不少收获,受到寿彝先生的教诲、启迪尤多。今年,欣逢寿彝先生90华诞,乃将地理条件与中国历史进程之关系的几个问题修订、补充,予以发表,以志祝贺。
一、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地理条件的复杂性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久远的年代,黄河流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谱写了瑰丽的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它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这些,都和那时黄河流域的地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考古资料表明,中国远古时期文化发达的地区是黄河流域,西起陇山、东迄泰山这一广大平原地区,它与渭河下游、黄河中下游之间以及济水的上中游相连的东西一线,这是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也是夏、商、西周三个王朝先后兴起和立国的地区。在全国范围之内,远古遗存能够与文献记载的史迹相衔接,当首推这一地区。这绝不是偶然的。从始见于文字记载的黄土高原的面貌来看,从西周到汉代,黄土高原上原隰相望,大体上到处呈现一片平整的面貌,由草原、森林和农作物组成的植被十分丰茂,说它郁郁葱葱、到处呈现出一派山清水秀的旖旎风光,是并不为过的。始见于文字记载的黄土高原,不仅有湖泊,有的湖泊还相当大,在全国的湖泊中也未见得有任何逊色。黄土高原虽然相当高,却也有较低的平原,黄河的一些支流支津的中下游还有相当开阔的河谷。那个时期的湖泊,许多就散布在这些平原上或开阔的河谷中。著名的湖泊有焦获、杨纡和昭余祁。就是高昂的山地上也并非没有湖泊,弦蒲薮就与杨纡、昭余祁齐名。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表明,春秋以前,黄河泛滥、决口和改道的种种事故是很少见的。黄河流域中下游和河济之间,植被丰富,森林茂盛,气候温暖而湿润,土质疏松、肥沃,宜于耕种,是当时农业最发达的地区。这样的地理条件,比起当时周围邻近的其他地区要优越得多,因而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都处于领先地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