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他的使命是联结大月氏抗击匈奴。由于大月氏在中亚已安居乐业,不想报复匈奴,张骞的使命未能完成,但他从西域的考察中提出了更高的战略。《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回答汉武帝的询问,可称为“西域对”。前文楚汉相争已述及韩信在汉中拜将,回答汉高祖询问,可称为“汉中对”。《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三顾茅庐,咨问天下大计,诸葛亮答以“隆中对”。这“三大对”都是当世历史转折的英雄规划历史变局的谋略。“汉中对”规划了楚汉相争,以弱胜强的谋略。“隆中对”规划了三分天下,为刘备割据一方提出了胜利的人谋。“西域对”提升了汉武帝反击匈奴要放眼世界开拓进取断匈奴右臂的谋略。“三大对”标志张骞站到了韩信、诸葛亮的行列,可以说是一代人杰。
“西域对”影响汉匈大决战主要有三项决策:其一,提出断匈奴右臂,通使联结中亚的乌孙;其二,建言取大宛汗血马,改良中国马种,组建高质量骑兵,如同当今的现代化国防建设;其三,倡言通身毒国而重开经营西南夷。断匈奴右臂的胆识,只有张骞身临西域,了解大世界,才有头脑提出。以上几项,都是根本性的国策。张骞死后,西汉政府继续执行,平西南夷为郡县,兵征大宛,和亲乌孙,置河西四郡,既通西域,又切断羌胡交通,为日后青藏高原的归附奠立了万世之基。这些战略决策,直到宣帝之世,全部实现张骞的战略理想。从决策角度考察,张骞不只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他还是一个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战略决策人物。他对于历史的贡献和对西汉政治的影响,要给予崇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