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古代存在嫡庶差距,但并没有影视剧中表现得那么夸张。特别是在平民阶层,娶一个妻子都很难,根本不用考虑嫡庶问题。那些言必称“嫡子”的现代人,完全没必要想那么多,除非你家有皇位要继承。不过话说回来,即便真有皇位要继承,在清朝,嫡庶差距也没有那么重要。例如,即位为皇帝的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就不是康熙的嫡子。
17 古人如何分财产?
如果想知道你在某个人心目中的地位,最俗气也最有效的判断方法,就是看这个人是否愿意给你钱花。子女之于父母往往也是如此:诸多孩子中,受宠爱的往往能继承更多财产。那么,古人是如何分财产的呢?嫡庶继承的财产有差别吗?女儿和私生子能继承财产吗?本篇咱们就来详细说说。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古人都能继承什么,通常有三样东西:宗祧、爵位、财产。宗祧的原意是宗庙,后来指家族的祭祀权,象征着宗族内的核心权力。爵位继承的内容包括封地、爵位以及恩荫(因祖辈有功而获得的特殊待遇)的官职。宗祧和爵位的继承通常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财产继承则不分嫡庶。
很多人以为古代的嫡庶之间在财产继承权上有很大差距,其实这是一个想当然的误解。从汉朝开始,古人在分配财产时就遵循“诸子平分”的原则。唐朝的《户令·应分条》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所有的儿子,不分嫡庶,都能获得等额的财产。如果某个儿子死得早,就由这一房的孙子继承。